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近日,汉中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与中山街小学联合开展了“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课堂实效”的主题课堂观摩及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由课堂观摩、评课议课和语文教学研讨三部分组成。此次校际教研交流活动为两校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了两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增进了学校之间的友谊。两校的语文教师温暖相约在人文底蕴浓厚的中山街小学,进行了一场如切如磋的教研盛宴。窗外虽寒意扑面,但教师们的学习热情却如五月骄阳温暖而热烈。
本次活动的课堂观摩是由中山街小学的罗榕老师和青年路小学汪娇老师执教的两堂精彩纷呈的中段语文课例。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两位老师对执教单元的教学定位、语文要素和学习策略进行了精准全面的解读,紧紧围绕新课标对教材知识强化整合,润物无声地落实了课堂实效的提升。
中山街小学的罗榕老师执教的是《爬山虎的脚》,这是一篇经典的小学课文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自主做到持久观察,并能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课堂教学形式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罗老师明晰语文要素,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构建课堂主体,紧抓儿童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画”、“品”、“学”、“演”等有效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罗老师灵动的课堂巧妙的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在一起,成功构建了有效的课堂情境。
青年路小学汪娇老师执教的是《搭船的鸟》,本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独立习作单元的首篇课文。汪老师紧扣语文要素,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让“观察”在课堂上真实发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品读词句中探究细致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关联生活经验,通过身体的“多维感官”去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观察”。汪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视频充分唤醒了学生的观察意识,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也为本单元习作积累了素材,语文要素得以落实,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两位老师在观摩课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进行了真诚细致的分享,也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的亮点和发展点做了及时的反思,反思即是进步,此次课堂不仅让两位执教老师走进了新的反思驿站,更让在座的全体教育同仁燃起了教研的热情,两校教育同仁的精彩评课又将这次教研活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
中山街小学教导处袁丽雅主任、温汝平副主任和陕西省教学能手周娜老师都对两节观摩课予以高度评价,并分享了自己对语文课堂的构建及语文要素如何落实的理解和感悟。中山街小学王艳丽校长针对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语文要素的落实以及教师未来的学习成长也指明了方向。中山街小学三年级教研组长张玲老师、青年骨干教师付婷老师以及青年路小学的骨干教师牛汉霞老师和李映宇老师也都在讨论环节中以两位执教老师的观摩课为基点,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文
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