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出一个概念,那就是音乐中的高八度对应的其实是频率的翻倍,如果你玩一个钢琴你会很容易发现高八度的音听起来很像,这是为什么呢?我以中央C的基准频率262Hz为例,再遇到一个524Hz的谐波,他的时域图是这样的
他们的起伏节奏点是一样的,所以大脑认为他们比较接近,听起来像一种音。
然后讲一下泛音的概念,在物理学中证明过中任何一个震动都会激发谐波,就是基准频率的整数倍的那些波,钢琴也类似,比如一个400Hz的基波必然顺带激发3.5.7倍的奇次谐波,或者2.4.6倍的偶次谐波。这些倍数频率的谐波统称为泛音,偶次谐波让声音更加悦耳丰满有光泽,奇次谐波让声音刺耳令人痛苦,指甲划黑板的声音难听就是这个道理。
胆机被认为比晶体机好听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听感是实打实的以外其中不乏很多事实依据。胆机是靠加热阴极发射电子来工作的,其优点是放大线性性好,微弱信号的捕捉能力好,缺点是需要高压,转换效率不高,因此在集成电路中直接被运放模块所淘汰。然而胆机听感好有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它能生成更多的偶次谐波,偶次谐波是个基音对应的同一个音的,因此能使得这个音更加圆润丰满有光泽,这就是胆机在HIFI领域的地位为何无法撼动。
最后说一个大家都容易误解的概念,那就是很多老烧都误解的泛音,有点人以为泛音是一个声音的延续。当然你们可以用泛音指代这个概念,其实这个概念应该是属于一种小阻尼震动的情况。钢琴最右边的踏板干的就是这个事情,把贴在弦上的毛毡拨开,降低震动的阻尼系数让震动持续的时间更长,缓慢衰减,这种持续的味道在演奏慢节奏的奏鸣曲中常常有用哦。